去年以来,我省进一步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和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为签约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等健康管理服务,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与好评。今年,我省将这项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作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列入卫生工作重点,加大推进力度,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便捷的、人性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让更多群众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截至2011年底,全省95%以上的街道实行了网格化健康管理,97%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团队服务;共有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家庭医生制度,签订居民健康服务协议20多万份。2011年,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的预防保健服务量占总量的72%,门急诊人次占总量的46%,提供上门服务620万多人次。
内涵: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家庭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家庭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他们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家庭医生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现阶段,我省家庭医生制度是以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以全科医生为直接管理责任人、以片区责任团队为综合服务支撑,根据群众医疗保健需求,为群众提供健康管理和寻医问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为居民提供契约化、稳定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是落实为人民健康服务理念、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实行家庭医生制度,有利于加快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合理分工、分级医疗、分级防保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加快实现省委省政府民生幸福工程的目标,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经验:我省实施家庭医生制度
去年以来,我省无锡等地进一步转变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和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为签约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等健康管理服务,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在总结前几年全科团队服务和无锡等地家庭责任医生制度试点的基础上,省卫生厅决定在全省探索试点家庭医生制度,并作为今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实行目标管理。
一是不断规范家庭医生工作模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人员数量不足及培养周期较长的现实状况,从有利于责任落实、有利于绩效考核、有利于居民联系出发,明确家庭医生是全科服务团队的一员,并作为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直接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履行服务协议承诺内容。为便于家庭医生顺利开展工作,无锡等地还充分利用街道、社居委的网络资源,社居委干部共同参与家庭健康服务,为家庭医生入户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二是逐步健全家庭医生工作制度。各地根据本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条件,研究制定家庭医生服务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工作制度建设,全面指导家庭医生规范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家庭医生服务的四个统一,即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要求、统一出诊装备,统一提供签约服务,努力打造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品牌。
三是努力完善家庭医生服务管理。各地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广泛开展面向群众的宣传发动,引导居民根据自身健康需求,选择具体所需的服务项目,并按照居民自愿原则,组织家庭医生与辖区内愿意接受签约服务的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定期对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及履行协议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和全科医生个人奖惩的主要依据。
通过点滴的关爱,家庭医生正在承担社区居民健康的重任,为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洒下了滴滴汗水,与此同时,家庭医生也赢得了居民的尊敬和信任。
无锡市新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9年5月以来,家庭责任医生陆续与所管辖的居民签订家庭保健合同,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居民健康情况进行分类管理。该市新安花苑一社区居民钱某,60岁,两个女儿均已出嫁,夫妻两人住在新安区,2010年4月钱某妻子在健康调查中发现有鼻咽癌的症状,他家的健康保姆钱咏梅医生积极为她联系了无锡四院五官科的医生,经检查,病人确诊为鼻咽癌,先后进行了放疗及化疗,治疗期间健康保姆两天就上门一次,对她的饮食、生活进行指导,同时还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她正确认识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保持心理健康,成功帮助她克服病痛并战胜了病魔。治疗结束之后,钱医生仍坚持每周电话随访、每月上门一次督促病人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
展望:今年1/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
省卫生厅将推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把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并实行目标责任制,推动家庭医生制度稳步实施。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行家庭医生制度。计划年内以省辖市为单位,1/3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家庭医生制度。到2015年,初步形成家庭医生与居民有比较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首诊在社区的家庭医生制度,基本实现“户户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签约服务”的目标。
省卫生厅今年将下发《关于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对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工作模式和管理要求等进行统一规范。适时建立全科医生全员培训制度,并根据实际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家庭医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平台,为家庭医生开展健康管理和寻医问药提供物质基础。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家庭医生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省卫生厅还将通过建立督查机制,将家庭医生制度实施情况列入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服务团队及家庭医生的考核内容,并组织督导检查,让更多的城市居民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突破: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我省提出,2012年我省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医学生,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1.7人。
2012年,省卫生厅将切实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体制,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强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使用、管理和激励制度。年内,全科医生在培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力争到年底,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开展乡镇卫生院医生到县医院“务实进修”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努力造就一支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合格全科医师队伍。
千人口医生数是反映医疗卫生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我省是经济大省,流动和外来人口多,人口密度高,造成卫生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目前全省千人口医生数为1.64人,2012年将确保达到1.7人,力争达到2.0人。我省自2009年起开展农村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工作以来,已分别招收定向医学生近3000人。今年将继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继续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医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