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党组书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张茅要求—— 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年内必须完成
[健康报讯] 5月26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卫生部联合召开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卫生部党组书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张茅在会上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开展基层综合改革工作。
张茅指出,要充分认识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是各地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是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保障,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内在要求,是确保全面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环节。
张茅强调,各地要根据实际,开展适合本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条件的综合改革工作。部分地区的改革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二是正确领会改革精神,明确建机制的内容和要求;三是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勇于探索适宜的改革路径方法等。
张茅要求,各地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加快建立基本药物规范采购机制,切实落实补偿政策,推行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力度。
张茅强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自愿地投身其中,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会议由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副主任马晓伟主持。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全体成员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
加快建立基层医改新机制是当务之急
在5月26日召开的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指出,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建设新机制的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速度。
孙志刚指出,全国医改工作会议后,各地普遍加快了改革进度,各项改革进展顺利、势头良好。但新机制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基层综合改革明显滞后于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的扩大。他强调说,建立新机制是保基本、强基层的根本举措。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推进综合改革,才能在基层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
孙志刚表示,当前正是建立新机制的最佳时期。各地要抓住基层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全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孙志刚强调,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要在做好制度设计、实化细化具体政策措施和操作方案的基础上,下定决心,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同步完成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实现新旧机制平稳转换。要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和责任制度,制定基层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分类指导和重点督导,加强医改宣传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