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省卫生厅召开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市、县(市、区)卫生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相关处(科)室负责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负责同志及统计信息中心有关人员,省卫生厅机关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联络员参加会议。郭兴华厅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姜锡梅副厅长主持了会议。
郭兴华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我省健康档案工作,他说,我省的居民健康档案始于上世纪90年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方便对居民的健康管理,为慢性病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2000年,国家将居民健康管理纳入服务范围,建立健康档案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开展的业务工作。2009年,中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将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列为医改重点工作指标。按照国家的部署要求,全省各地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力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广泛开展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2009年以来,各地按照国家规范要求,统一了健康档案的格式和内容,加快将纸质健康档案转变为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区域联网,加快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截止9月底,全省已建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116万份,建档率达到65%。二是逐步提高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利用率。各地坚持将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服务相结合,做到了在服务中应用,在应用中更新,建成了动态更新的“活档”,全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活档”率达到了80%以上。三是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抓手,促进了卫生信息化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促进了门诊服务透明化,减少了医患矛盾;推动了电子药房发展,促进了合理用药;初步实现了网上监管和考核,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郭兴华指出,今年省政府医改工作目标要求,以区县为单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城镇人口要达到60%、乡村人口要达到50%。为此,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坚持建档与服务相结合,提高健康档案建档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门诊服务、入户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途径,在服务过程中随时建立健康档案,不断提高建档率。二是要加快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要开发易于操作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方便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健康档案,鼓励他们在服务过程中主动使用健康档案,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用活用好。对于已经建立的纸质健康档案,要组织专门力量,尽快录入计算机,力争今年年底前全部转变为电子健康档案。三是要以建立健康档案为切入点,推动居民健康卡建设。要以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做到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信息共享,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四是要加强督导考核,加快健康档案建设步伐。各地要深入动员基层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健康档案的建设,将医疗卫生服务与建立健康档案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信息化工作能力。加大督导考核力度,督促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建立和使用健康档案。
郭兴华强调,各地要切实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保证达到人均25元的标准。结合实施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二是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发挥好责任主体的作用,加强项目组织实施,明确目标,明确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帮助区县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确定责任区域、服务人群和任务分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县级公共卫生机构要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指导基层开展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式与方法,切实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资金拨付及机构内部收入分配相挂钩,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四是要统筹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全面完成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农村改厕等7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省的管理方案组织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不断提高项目运行质量,增强项目实施效果,让群众在医改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