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走进康生 新闻动态 产品服务 人力资源 康生社区 联系方式
康生简介 企业文化 组织机构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媒体新闻
商品目录 销售网络 文件下载
最新招聘 人才建设 在线申请
品牌建设宣传栏 企业风采 健康家园

砥砺奋进
迎接党的十九大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最新公告 LATEST ANNOUNCEMENT
普通文章新华医疗推进体外诊断业务
普通文章美批准全球首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上市
普通文章王老吉”商标注入白云山即将明朗
普通文章Cancer Cell:攻克耐药黑色素瘤的新型药物
普通文章FDA批准默沙东超级HPV疫苗Gardasil 9,销售峰
普通文章FDA批准鲁索替尼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联系我们 CONTACT
电话:0515-89650688

传真:0515-86681111


业务联系人:
陈经理

邮箱:874179700@qq.com


网址:http://www.kspharm.cn

邮编:224600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

陈路99号
学生家长回应港科大三名教授对南科大批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887    更新时间:2011/6/23
昨日凌晨,南科大学生家长在博客上发布公开信《南科大学生家长对港科大三位教授的回应》,支持南科大和朱清时。朱清时在看过公开信后表示,现在南科大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家长们能站出来写公开信,与南科大同甘共苦,他很受鼓舞。对于港科大三位教授的质疑和批评,他也一一做了回应。

  港科大三教授批南科大

  家长的公开信回应的是港科大三位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6月16日,三教授在媒体上发布联名公开信《要改革不要口号》,直指南科大现存的问题包括:“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绝不是高教改革核心;鼓动学生“不参加高考”不是改革而是“文革”;“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口号;“教改实验班”是为口号服务的人质;校长不能脱离监管为所欲为;无制度设计不足谈改革等。

  据悉,这三位教授曾是援建南科大的重要成员。南科大开学后,三位教授因办学理念与朱清时产生差异,先后离开了南科大。

  学生家长称“落井下石”

  昨日,联系本报记者的李姓家长表示,港科大三位教授写那篇文章,是针对南科大的“大字报”,“在最困难之时落井下石”。家长们在群中商议酝酿好多天,为了保护孩子和南科大,不得不以公开信的方式表达对南科大的支持。

  家长们公开信中说,去行政化是朱校长一直推进的一项改革,但是遭遇到重重阻力,三位教授认为“去行政化”只是哗众取宠的口号,那是教授们不了解国情,并无视南科大的努力,我们认为教授们如此评价南科大似乎更有哗众取宠之嫌。而且学生们“绝不是南科大和朱校长获取自主招生和自授学位权的‘人质’”。

  ■ 对话·家长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与南科大一位李姓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她表示,自己参与了公开信的执笔,这封公开信代表了全班大多数家长的意见。

  “三位教授落井下石”

  家长称3名教授离开南科大是不负责任

  新京报:家长是怎么想到要写这封信的?

  家长:6月16日,三位教授的文章出来之后,第二天,我们就在群里讨论这件事儿。

  新京报:这封信是谁起草的?经过家长的全体讨论吗?

  家长:全体倒没有,但加入群里的大部分家长都参与讨论了。大约有二十多位。其中,八九位家长轮流执笔,每人负责一部分。所以你看到,这封信中文字风格并不一样。我们在群里讨论了好几天,直到今天凌晨才发到网上的。

  新京报:今天上午我采访了一些学生,他们表示并不知情。

  家长:孩子都不知道。我们不想惊动孩子,希望他们安安静静地读书。我们家长承担的压力很大。孩子毕业后拿南科大的文凭,没有真才实学,怎么行?我们更希望能给孩子们安静的环境,不受外界打扰。

  新京报:你能理解港科大三位教授的观点吗?

  家长:我能理解他们的观点。因为这些老师没在内地全职工作过,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但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国情。他们在不了解内地教学的情况下,这样说并不妥。

  新京报:群里家长怎么讨论的?

  家长:家长认为,第一,这么有名的教授怎么说出清朝遗老遗少说的话,好像是张“大字报”。第二,他们当年离开南科大是不负责任的。孩子是你招来的,不能因为理念不合,出现纷争就退出了。但是我们不要指责他们,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可在这个时候,在南科大最困难的时候,为什么要落井下石呢?

  新京报:港科大教授在信中提到,南科大的口号喊得很响,但计划和规划并不完善。你们怎么看?

  家长:现在的南科大是一个探路者,是个改革者,不是简单的办学校。探路就需要机会,一旦机会成熟就一路前行,遇到困难就解决。本报记者 周亦楣

  ■ 交锋

  1 “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绝不是高教改革核心

  他们到现在都不理解“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我们不是不注重教学质量,相反我们会尽全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背水一战。我们给学生发的是自己授予的学位,要是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不会被社会认可。

  2 鼓动学生“不参加高考”不是改革而是“文革”

  我们并没有鼓励学生不参加高考,完全让学生自己选择的。高考肯定是主流,但也要允许其他一些“小花”能够生长,不能一说高考就把其他的全部扼杀。

  3 “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口号

  教授处于教学科研第一线上,他们最容易理解和发现真理,所以我们提出了“教授治校”。去行政化并不是不要行政管理,而是要求一流的行政管理。

  4 校长不能脱离监管为所欲为

  这也是他们对南科大的一个歪曲。我的权力很有限的。我们是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筹备学校,市委市政府有很多部门,我们都必须要接受他们的领导。

  5 无制度设计不足谈改革

  这三位教授来了以后,我给他们分配的任务就是做这些事情———引进人才,建立规章制度,建立学校的各种规章体系。结果他们来这么长时间,到走也没有做成。这应该说他们也有责任。

  一流的人才不可能筹备一年就都来了,香港科大也是筹建了5年、10年后,一流的人才才真正的来了。

  李晓原: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前主任

  李泽湘: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励建书: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前主任

  ■ 对话·朱清时

  “南科大哪能一点风险不冒”

  朱清时称,在45个学生面前,某些老师应该汗颜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朱清时,他表示,现在南科大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家长们能站出来写公开信,与南科大同甘共苦,他很受鼓舞。对于港科大三位教授的质疑和批评,他也一一做了回应。

  打击南科大不厚道

  新京报:家长发的公开信,你看到了吗?

  朱清时:刚才有人打印下来给我,我才看见的。我也不知道是哪位家长写的。

  新京报:前几天港科大三位教授写的公开信。对于你和南科大的批评,你怎么看?

  朱清时:他们说得非常片面。他们掩盖了很多真相。比如,他们怎么走的?实际上和他们向深圳市要的报酬有关。

  新京报:你觉得这个时候他们不该提意见?

  朱清时:他们参加过我们学校的工作,而且多次表示过是我们的志同道合者。在学生和南科大最困难的时期,他们却用这种方式给我们学校、给学生重重打击,这不是一个做人的厚道方法。

  学生的境界很高

  新京报:家长选择在这个时候写公开信,给了你怎样的支持?

  朱清时:我看了家长的态度,很受鼓舞。家长很理解南科大现在所做的事。学生、家长、学校同甘苦、共命运,这对任何办学者来讲都是难得的。

  新京报:你认为,家长是认同你的教改思路的。

  朱清时:对,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让孩子来南科大参加教改。

  新京报:我们能不能理解为,南科大是家长、学生、学校,共同做的教改实验?

  朱清时:就是共同做的教改实验,给中国教改探路嘛。哪能够都是像他们几个那样,把所有的事情都算得清清楚楚,只赢不输,一点风险不冒?

  新京报:拿学生做教改实验,会不会对学生不负责?

  朱清时: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学生也是实验的参加者。他们也愿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探索个性化教学的全过程。就像一个学生说的:“我一生就想做一件大事,在我老了以后,我的孙子会问我,你这一辈子做过什么大事没有?我就会对孙子说,我参加过中国教育改革实验。”

  任何事情都是有正有负两方面的,不是说每个实验一点坏处都没有。这些学生思想境界很高,远远高于三个教授。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在这45个学生面前,某些老师应该汗颜。

  我相信,通过四年学习,学生的收获远远会大于风险。

  南科大跟港科大不同

  新京报: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朱清时:我想把学生培养成全面素质发展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的,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创新人才。我们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某方面的专才,我们是想试试个性化设计教学大纲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

  港科大的教育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专才,就像工厂出产品一样,每个学生出来之后都具有同样的知识,都达到同样的水平。

文章录入:bgs    责任编辑:bgs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江苏康生药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关村网络公司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陈路99号 邮箱:xswdj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