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走进康生 新闻动态 产品服务 人力资源 康生社区 联系方式
康生简介 企业文化 组织机构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媒体新闻
商品目录 销售网络 文件下载
最新招聘 人才建设 在线申请
品牌建设宣传栏 企业风采 健康家园

砥砺奋进
迎接党的十九大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最新公告 LATEST ANNOUNCEMENT
普通文章新华医疗推进体外诊断业务
普通文章美批准全球首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上市
普通文章王老吉”商标注入白云山即将明朗
普通文章Cancer Cell:攻克耐药黑色素瘤的新型药物
普通文章FDA批准默沙东超级HPV疫苗Gardasil 9,销售峰
普通文章FDA批准鲁索替尼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联系我们 CONTACT
电话:0515-89650688

传真:0515-86681111


业务联系人:
陈经理

邮箱:874179700@qq.com


网址:http://www.kspharm.cn

邮编:224600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

陈路99号
井下救生舱生产标准年内出台 厂商争千亿元份额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990    更新时间:2011/1/24
近日,国内多家救生舱厂商展开争夺战——纷纷宣称自己的产品是“国内首台”。

  巨大的热情究竟从何而来?去年10月,智利33名矿工的成功获救震撼世界,井下避难所成热议的话题。此前,我国也要求完善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安监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救生舱的建设将是我国矿山企业的重中之重。 

  智利救援助推了民间和官方对于井下救生舱的关注。 

  然而,被大声呼吁的井下避难所在国内正经历着困惑。厂家生产救生舱的热情很高,却苦于国家层面没有明确的产品标准;有关部门制定的救生舱标准已数易其稿,内容也引发多方讨论甚至争论。包括救生舱生产标准在内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定将于今年出台。

  ■热情

  “首台”救生舱的争夺

  国内救生舱生产厂家陷入一场“首台救生舱”争夺大战。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首台”、“救生舱”等字眼,有关救生舱的不少新闻被冠名“首台”:首台救生舱可容纳10人避险、中国首台矿用救生舱入井试用…… 

  随着一轮接一轮的“首台”报道,读者不免迷惑:为什么会出现多个“首台”? 

  美国等发达国家救生舱生产厂家只有一两家,而目前国内已经生产出产品的厂家就有20多家,参与研发的30多家不止。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对救生舱生产产生兴趣,加入研发队伍。 

  这股强大的救生舱研发、生产热情到底从何而来?

  ■探因

  千亿蛋糕成热情之源

  今年7月,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在3年之内完成“六大系统”安装,具体包括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等。救生舱的生产是其中紧急避险系统中的重要技术装备。 

  随后,国家安监总局也下发通知,其中一项要求“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10月,智利33名矿工的成功获救震撼了世界,井下避难所的呼吁成为热议的话题。国家安监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救生舱的建设将是我国矿山企业的重中之重。 

  智利救援助推了民间和官方对于井下救生舱的关注。 

  “一大批煤矿觉得花一大笔钱建井下避难设施,平时闲着,作用不大。智利救援让他们看到了这个东西是有用的。”一位业内人士说。由于救生舱是井下主要避险设施,业内专家估计,这块蛋糕大约上千亿。 

  ■问题

  急需出台统一标准

  巨大的商机燃起生产厂家的热情,他们纷纷投身于此,却一度陷入茫然。 

  某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救生舱研发技术人员道出目前厂家最大的困境:苦于国家层面没有明确的产品标准。 

  一般情况下,国家认证都是有了明确的产品标准,生产厂家根据这一标准进行生产,然后有关部门组织评审、认证。但救生舱领域尚没有明确的标准。 

  这位技术人员介绍,现在救生舱生产领域,生产厂家只能根据国家不同部门现有的一些笼统的规定,自由发挥,制定自身的企业标准。然后进行各种实验,找资深专家论证。由专家出具意见,向认证部门进行推荐。 

  东北一位生产厂家负责人说,由于企业急于知道国家的标准,还被骗子公司钻了空子。骗子打着国家某单位的名义办学习班,声称能够对国家的标准进行解读,很多企业都上了当。 

  这位负责人说,更严重的是,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行业准入标准,一些小厂看到有利可图,在不具备研发能力的情况下硬着头皮上项目,生产出来以后为了抢占市场,不顾国家矿用产品下井必须经过安标认证的规定,先行以价格等优势违规在部分地区的煤矿下井。 

  >>求解

  救生舱标准今年出台

  基层急需的国家标准为何难以出台?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副主任杨大明介绍,由于救生舱的生产在我国还是空白,必须有了产品才能出标准,标准需要在产品的不断试用中才能完善。作为一项生命工程,产品标准里面涉及到的每一个指标都必须经过缜密的研究。杨大明举例说,比如救生舱内部的空气压力,一方面为了防止事故中有害气体渗入,必须保证舱内气压大于舱外气压,同时对于压力的规定必须考虑到人的承受能力。 

  很多规定都在研究中引发了多方的讨论甚至争论。现在究竟改了多少稿,已经数不清了。 

  相关领域有关负责人透露,考虑到基层急切的需要,国家安监总局现在正在着手制定两项规定,一个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这里面包括了对于救生舱的建设、使用、维护、监管等各项要求。有关负责人透露,这项规定将于今年同步出台。

  ■对话

  救生舱不是矿难的诺亚方舟

  记者就救生舱的优劣势以及生产认证情况,采访了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副主任杨大明。

  救生舱不是万能的 

  京华时报:救生舱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的部分? 

  杨大明:主要包括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三部分。人们在过渡舱内要完成喷淋消毒,然后进入生存舱,这里有氧气、食物、水和应急的一些药品。同时还有有害气体处理装置等。设备舱主要放空调等一些设备。 

  京华时报:如果救生舱各项指标达标,是否意味着不再有死亡事故? 

  杨大明:救生舱不是解决矿难的诺亚方舟,不是万能的。在井下发生爆炸、透水等突发紧急情况时,救生舱无法避免瞬间事故中人员的伤亡。而主要是为那些有机会逃生,却因路径被堵等各种情况无法逃生的幸存者提供一个安全密闭的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遇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防护时间96小时 

  京华时报:目前我国对救生舱防护时间要求有多长? 

  杨大明:96小时以上。 

  京华时报:这个时间是绝对的吗? 

  杨大明:不是说到了96小时人的生命就一定不能保证了。而是从要求的角度讲,在一切外部支持失去的情况下,应该具备保持人生存96小时以上的能力。这一数字的确定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也同救援人员共同研究过,根据目前我国的救援能力,在4天内基本能够实现救援。 

  并非最优避险场所 

  京华时报:救生舱是不是最优的紧急避险设施? 

  杨大明:这是一个误区,和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误读有关系。认真阅读有关规定会发现,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我们一直是提倡优先采用避难硐室,也可采用避难硐室与可移动救生舱相结合的方式。这要根据矿的具体情况而定。硐室就是在井下岩层中打一个房间出来,人能在里面避险。 

  京华时报:硐室较救生舱优势在什么地方? 

  杨大明:价格考虑只是一方面,关键是硐室可以打在井下巷道的侧面,设置两道密闭门即可,万一井下发生爆炸时可避免受到爆炸波的正面冲击,对毒害气体的隔离更容易。而救生舱放置在巷道中,生产中要走车、走人,影响生产。另外井下必须要通风,救生舱的放置本身挡风。如果采用在巷道侧面打槽扩帮放置救生舱的方式,将在昂贵的救生舱购买之外,再花钱打槽扩帮。并且随着采煤的进行,救生舱的移动这种费用要不停追加。综合考虑来讲,硐室的可靠性更高。 

  认证难缘于要求高 

  京华时报: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获得安标认证的救生舱全国只有一家,安标认证难在什么地方? 

  杨大明:技术上的难题主要是气密性等方面,比如目前很多研制的救生舱都是井下组装的,接缝处的气密性如何确保?舱门打开以后气密性如何确保?这需要有足够的技术含量。再有就是强度设计、隔热能力等。从认证角度讲,实验、专家鉴定、科学依据等一样都不能少,毕竟这是装人的!安标认证一定会严格把关,特别要求生产商必须有相关研究背景和保障能力。 

  京华时报:怎么看待现在的救生舱研发、生产热? 

  杨大明:现在很多圈到钱的人,不停地在问我:“救生舱能不能做?”游资没有出路,他们看到了这个商机。但是我已经劝了很多人。这是个需要高技术支撑的项目,根本不是很多人想的焊个外壳,充上氧气就等于救生舱。生命工程绝非儿戏!一旦灾害事故应急避险中舱外的人好好的,舱内的人出了事故,是要究责严惩的。

文章录入:bgs    责任编辑:bgs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江苏康生药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关村网络公司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陈路99号 邮箱:xswdj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