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部署,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响应深化医改的新要求,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核心,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加大五项重点改革力度,努力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健康公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为“十二五”时期又好又快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尚未启动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抓紧实施,尽快实现制度全覆盖。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落实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强化采购机构作为基本药物采购的责任主体,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签定合同,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规范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保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物目录范围内的药品,并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统筹推进管理、人事、分配、财政保障、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把增投入和建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安排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见成效为着力点,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优化。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采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先易后难、边试边推”的方式,全面推广较成熟、见效快、易操作的惠民便民服务措施,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公立医院改革实惠。优化公立医院布局,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大力改善服务,深入推进“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医德医风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化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大力改善医院门诊环境,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年内,全省80%的三级医院和50%的县级医院达到平安医院标准。强化公立医院管理,突出抓好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工作。鼓励社会多形式办医,鼓励发展上规模、上水平的民办医院,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推进镇江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三是以群众受益为核心,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提高群众受益水平。以市为单位基本统一新农合补偿方案,将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在全省各新农合统筹地区全面开展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心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全年完成800例农村先心病患儿救治任务,对50例农村白血病患儿实施全程规范化治疗。根据国家部署,进一步扩展提高重性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大病保障救治水平的试点。大力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加强新农合经办能力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报。积极推进新农合立法工作。
四是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达到标准要求,省扶持建设44个县医院、20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年内争取建成50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得到合理养老保障覆盖率力争达到90%。落实三级甲等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县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扶持苏北苏中地区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装备、1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设备配套建设。年内争取建成3-5个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市)、30个省级示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订和试行社区门诊诊疗规范,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岗位培训任务,重点开展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到县医院进修项目。建立健全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以基层为重点的药剂人员培训。继续组织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项目,强化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广泛开展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大力组织农村适宜卫生技术培训。
五是以均等化为目标,深化细化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重大公共卫生工作,做好血吸虫病、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控工作,全面完成各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切实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新发现麻风病人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落实儿童扩大免疫规划,提高麻疹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疟疾防治。加强卫生应急工作,重点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和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建设,完成国家核和辐射卫生应急队伍组建任务。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依法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等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全面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深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日常监管,全面落实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任务。深入推进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药品、医疗器械全过程监管。全面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年内新增国家卫生城市3个。
六是以发挥特色为抓手,加快向中医药强省的转变。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强化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围绕中医药具有优势的重点病种进行临床研究,优化诊疗方案,开发院内中药制剂,继续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扎实开展为期3年的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七是以解决突出影响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为目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认真组织实施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战略“科教兴卫”第二周期工程,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全省医学科技水平和卫生服务能力。积极争创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推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设;力争全省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年内新增10个省级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加强与国境外一流机构的合作与交流,规范毕业后医学教育。
八是以互联互通为基本要求,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出台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意见,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年内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农村达到60%、城市达到90%,其他人群达到40%以上。建立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协调推进医疗与医保的信息系统衔接。加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
九是以群众满意为准则,进一步改进行业行风。加强理想信念和卫生行业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树立形象。在全省广泛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选择3-4市,省市联动,开展对市属二三级医院的行风巡查工作。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全面推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构建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