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走进康生 新闻动态 产品服务 人力资源 康生社区 联系方式
康生简介 企业文化 组织机构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媒体新闻
商品目录 销售网络 文件下载
最新招聘 人才建设 在线申请
品牌建设宣传栏 企业风采 健康家园

砥砺奋进
迎接党的十九大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最新公告 LATEST ANNOUNCEMENT
普通文章新华医疗推进体外诊断业务
普通文章美批准全球首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上市
普通文章王老吉”商标注入白云山即将明朗
普通文章Cancer Cell:攻克耐药黑色素瘤的新型药物
普通文章FDA批准默沙东超级HPV疫苗Gardasil 9,销售峰
普通文章FDA批准鲁索替尼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联系我们 CONTACT
电话:0515-89650688

传真:0515-86681111


业务联系人:
陈经理

邮箱:874179700@qq.com


网址:http://www.kspharm.cn

邮编:224600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

陈路99号
中国制药突围 走出新赛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85    更新时间:2016/11/16
       长期以低端仿制药为主的中国制药工业,正在加入以往几乎被跨国制药公司“垄断”的创新赛道。
  创新药跳级
  长期以仿制为主要生存方式的中国制药,已经走到了不得不转身的悬崖尽头。
  近日,康弘药业公告显示,其子公司收到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关于准许其眼科产品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在美国开展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III期临床试验的邮件。
  消息一出,市场震动。这意味着,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工业历史上终于产生了第一个能够直接进入美国FDAIII期临床研究的创新药,同时这一药品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FDA临床批件(IND)的中国生物药,更有市场评论认为,其“开创了一代创新医药人的中国梦、国际梦”。
  根据国际药品上市通用规则,药品上市前需要进行共计三期的临床试验,第一、二期试验证明药品的安全性;而证明其疗效的第三期临床试验,由于试验规模大、要求高,是决定药品能否上市的最关键环节——而康柏西普“闯关”全球最严格的美国FDA并顺利“跳级”至上市前最后一个环节的三期临床,优秀的临床数据是根本原因。
  2015年,美国新生血管年会大会主席PhilipRosenfeld教授就曾公开表示:“康柏西普已经公布的多个临床试验均表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康柏西普治疗wAMD导致的极低视力患者和PCV患者,均显示出显著疗效,这是抗VEGF药物治疗探索的又一重大成果,为世界性难题——PCV和极低视力患者增加了新的治疗手段。”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郝晓锋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在康弘药业启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临床研究之初,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性产品并未在国内上市,因此这是一个空白的领域,2012年跨国公司的竞争产品获准上市后,患者月均费用一万元,很多患者无力承担;康柏西普作用时间更长,治疗方案是前三个月每月注射1支,之后每三个月注射1支,使用频次更低,按此计算每位患者每年的药物费用约为竞争产品的三分之一,同时,使用频次降低也减少了玻璃体腔注射引起的一系列眼部风险,以及减少患者附带医疗负担,比如交通、手术费用等,所以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根据国际专业医药数据咨询公司IMS的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康柏西普与竞争对手在样本医院
的使用数量占比已经是47%∶53%,打破了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
  稍早前几个月,绿叶制药集团就宣布,美国FDA确认,其研发用于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治疗的药物利培酮微球注射剂(LY03004)不需再进行任何临床试验,可直接在美国提交新药申请上市,如无意外,最快两年内,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将首次在美国上市。
   “预计减免的临床试验环节将直接节省4000万美元和2~3年的时间。”长效与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绿叶制药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李又欣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对长期以仿制药为主的中国制药行业来说,LY03004获得放行的意义在于,有望成为第一款在美获批上市的中国新药,并将代表中国制药企业,与跨国制药公司在国际主流市场正面竞争。
  越来越多高质量、高含金量创新药物的出现,正在描画出已经截然不同的中国制药产业图景。
  过去几十年里,几乎被跨国公司垄断的新药创新,在全球经济格局、跨国公司和本土制药企业此消彼长和国家新药审评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已经开始发生了越来越明显的改变。
   “中国市场再往前走,我们缺什么药,大家都很清楚。这个市场上我们不缺仿制出来的药,而是缺高价值的肿瘤治疗药物,高价值的真正解决我们一些重大疾病的药物。”谈及中国创新药的现实,复星医药(600196,股吧)董事长陈启宇在华兴资本医疗与生命科技领袖峰会闭门会上表示,“现在国家要求制药企业进行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要求招标竞争,那么过去以仿制药为主的商业模式将面临较大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国际化是创新药必须要完成的艰难过关,包括复星医药在内的很多企业都把创新研发机构设到了美国,使其创新的触角和资源获得能力都能够向以美国为中心的药物全球创新中心靠拢。
  在旧金山,复星医药有两家医药创新研发公司;在圣地亚哥,复星与包括厚朴投资在内的几家中国企业共同收购了美国一家具有单抗背景的生物技术公司,通过投资的方式对接前沿创新资源和相关研发人才,而这种方式也是目前中国制药快速实现产品创新的路径之一。
  政策快车道
  中国制药在国际医药市场的破局,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最新一期《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上,复旦大学的邵黎明教授等学者刊发了一篇深度报道,分析了创新药进入中国的滞后情况——通过比较2004年-2014年美国FDA官网、CFDA官网以及业内其他数据库的信息,研究人员发现在美国获批的291个新药(NME)中,只有79个在中国获批,比例不到30%。
  国外创新药进入中国普遍延迟8~10年的现状几乎成为了全球对中国药物市场最深刻的印象,这一点不仅被跨国公司诟病,也成为限制中国创新药物发展的重要原因。
  近日,“药物创新及产业化院士论坛“上,包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田红旗,中国工程院杨宝峰、孙燕、王广基、陈建峰、李兰娟等知名医药界院士全部出席,这一出席嘉宾规格最高的创新药会议,讨论的核心问题正是当下中国创新药环境面临的问题、矛盾和解决办法。
   “近几年批了24个新药。这是新药创新的大好时期,人力、财力、物力基本上具备,但我们有一些政策瓶颈的问题的确需要解决。”杨宝峰认为。
   “从‘十二五’到现在我们有24个自主研发的新药在中国批准上市。这几乎相当于近50年我们国家批准新药总数的5倍,而这24个里面有19个成功产业化了。”桑国卫认为,数字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中国创新药企业“起来了”,但是从研发投入上来看,现在国内的5000家药企中,排名前十位的研发投入只有1%,成果转化率不到2%。
  随后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暨2016医药产业创新论坛”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对业界关心的新药审批上市速度问题做出了公开回应。“去年此时(10月末),药品审评中心的注册审评积压量为2.3万件,去年受理量为8000件,今年受理量是5000件,到今年年底我们的审评积压量预计可以减少至9000件。”吴浈坦陈,对此国家食药监总局一方面要加快存量消化,另一方面要把增量消化。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我们经过反复测算,反复研究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完成目标,以此为依据我们明确提出‘2016年基本消除积压’,在今年年内保持积压量在1万件以内,争取在2018年实现按时限完成审批。”他透露。
  为解决创新药根本的审评上市问题,2015年7月2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简称“117号文”)——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总局共收到154家企业提出的撤回224个药品注册申请的函件,其中有相当部分来自上市药企。
  市场分析认为,在“以良币驱逐劣币”的药审改革新思路下,众多撤回新药注册申请的上市药企有的将补齐临床数据等材料后重新申报,更多的则已将视线放在提升自身研创能力上,使得以创新药和创新技术为主要标的的并购案例数量大增。有业内人士预计,国内创新药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文章录入:bgs    责任编辑:bgs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江苏康生药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关村网络公司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陈路99号 邮箱:xswdj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