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走进康生 新闻动态 产品服务 人力资源 康生社区 联系方式
康生简介 企业文化 组织机构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媒体新闻
商品目录 销售网络 文件下载
最新招聘 人才建设 在线申请
品牌建设宣传栏 企业风采 健康家园

砥砺奋进
迎接党的十九大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最新公告 LATEST ANNOUNCEMENT
普通文章新华医疗推进体外诊断业务
普通文章美批准全球首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上市
普通文章王老吉”商标注入白云山即将明朗
普通文章Cancer Cell:攻克耐药黑色素瘤的新型药物
普通文章FDA批准默沙东超级HPV疫苗Gardasil 9,销售峰
普通文章FDA批准鲁索替尼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联系我们 CONTACT
电话:0515-89650688

传真:0515-86681111


业务联系人:
陈经理

邮箱:874179700@qq.com


网址:http://www.kspharm.cn

邮编:224600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

陈路99号
就医160再抛定增方案 纯互联网医疗能否扭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6    更新时间:2016/9/27
 
    虽然就医160对自己初步形成的平台闭环信心满满,但在外界看来如果只依靠线上发力,盈利前景依然非常遥远。
 
  在刚刚结束的2016深圳国际BT(生物技术)峰会上,出现了移动医疗第一股就医160的身影。
 
  成立于2005年的就医160多年来一直定位于“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运营商为深圳市宁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4750),2015年12月登陆“新三板”。今年曝出裁员300人新闻后,就医160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布局,包括圈地医疗机构、上线基因检测平台、推出160医生、筹建医药电商等,意图摆脱困扰许久的亏损困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在推出160医生之后,互联网医院成了就医160下一个布局目标。
 
  就医160高级副总裁刘康林向记者表示:“就医160上半年还在圈资源,从下半年开始我们的重心逐步转到探索商业模式上,会跟医药险、可穿戴设备商合作。目前互联网医疗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这是互联网的特点,但国内互联网医疗会走出一条跟全球都不一样的路,大家都在探索它的前景。”
 
  不过,就医160并没有停止烧钱。在今年7月底公告获得7400万融资之后,就医160又抛出1.5亿定增计划。
 
  今年以来,互联网医疗因其商业模式不清晰,一度笼罩在资本寒冬的迷雾中,一众老牌互联网医疗公司从去年开始也纷纷走到线下探索变现路径。纯平台式互联网医疗能否杀出一条血路,还有待检验。
 
  医生端升级
 
  跟其他互联网医疗平台一样,就医160面向医生新增的服务也是分级转诊、自主定价的轻问诊模式和医生品牌塑造。据了解,160医生增加了同行转诊功能、调整医生“擅长治疗方式”内容页面,并提供针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功能。
 
  刘康林坦言,国内互联网医疗公司在分级诊疗领域的探索模式大同小异,而就医160的优势在于平台资源和流量。据其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就医160平台服务医院3017家,可服务医生数超过47万,实名注册用户超过9700万,累计服务人次超过2.4亿。
 
  “要实现分级诊疗就要解决两个问题:让大量患者到社区,更好的考核机制。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引导患者去社区,养成他们就医的习惯。对于全科医生我们有绩效方面的考核,多劳多得,从而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他说。
 
  推出160医生意味着,就医160的平台闭环已然形成。
 
  其中,医院端主要是就医流程服务,包括患者的导诊、挂号、支付等;医生端主要是分级诊疗,即160医生;终端则是延伸到疾病预防、诊后康复、健康管理,这需要跟保险机构、药企、可穿戴设备合作。
 
  在此基础上,就医160一边将闭环复制到其他省份,一边延伸服务内容。总部设在深圳的就医160,在深圳的模式探索最为深入,搭建了城市级网上医院平台,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等已接入这一平台。
 
  如今,就医160试图复制深圳这一平台模式,今年6月,就医160宣布加入海南省发展智慧城市项目,成为“智慧海南”公共医疗平台的运营方。
 
  8月底,就医160上线基因检测平台,记者了解到,就医160扮演中间商的角色,其检测服务来自于国内基因公司。
 
  刘康林还向记者透露,接下来就医160打算在深圳打造互联网医院,在医院设立专门的互联网诊室,患者通过移动终端来进行问诊、开处方。
 
  “现在在跟医院沟通中。从资源层面来讲我们已经到了相对比较不错的状态,下半年会更加聚焦到怎么能够实现商业变现。”刘康林说。
 
  一名互联网医疗从业者告诉记者:“就医160的成本不在导流,而是前期的系统开发费用。他的用户主要在深圳,因为跟深圳合作搭建平台,导流方面有一个入口,自然的形成一个用户垄断。但是想要复制这个模式到其他区域就很难,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地盘,很考验企业资源。”
 
  重资本“补血”
 
  打造闭环、圈地扩张的成本不低。
 
  宣布获得7400万融资的一个月后,8月29日晚间,宁远科技发布定增公告,拟以29.07元的价格发行516万股,预计募资1.5亿元。其中,最大的一笔开销是8250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剩余的4750万用于投资医药电商,2000万用于偿还贷款。
 
  刘康林告诉记者:“我们原来很多成本放在相关的推广,特别是医院的地推方面。在未来我们会把这方面的费用减少,然后把成本放到高素质人才的引进,还有创新型的产品开发上。”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互联网医疗广为人诟病的盈利能力。就医1602015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为-7141.04 万元,约为2014年的3倍负增长。今年上半年,就医160营业收入2769.6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47.21%,但公司依旧亏损5172万元。
 
  就医160多次放言今年将扭亏为盈。就医160创始人兼CEO罗宁政直言不会切入线下,能否盈利要看平台本身的用户量和用户的黏性。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医疗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向记者表示:“美国有商业变现的纯互联网平台,但美国的医保支付体系和就医习惯跟我们不同,国内目前纯线上还是没有看到合理的赢利点,公立医院是绝对优势的地位,企业没有谈判空间。”
 
  “医疗的很多问题在线上很难解决,要实现患者服务还是要走到线下。”德同资本合伙人许谦分析指出,目前来看,医疗产业链有些环节可以在线上处理,比如挂号和咨询,而重症、检查等则需走到线下,“医院还是比较保守,特别是初诊的时候,医生更多还是要求面诊,面诊完了才能诊断。可能慢性病的复诊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分级诊疗等来进行。”
 
  保险、智能硬件被认为是移动医疗商业模式的出口,移动医疗通过保险讲变现的故事早已不是新鲜事。2016年以来,互联网医疗加速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步伐,就医160也同微医集团、春雨医生等一样开始探索怎样将“互联网医疗+保险”的出口做大。
 
  智能硬件则被看作新的盈利出口,逻辑是随着精准医疗的提出、分级诊疗的推进、老龄化的加剧,从疾病预防到慢病管理市场的集中增长,需要可穿戴设备等工具来实现个性化的监测和患者数据的采集。
 
  许谦指出:“保险和智能硬件来帮助互联网医疗公司变现,都还很遥远,短期来看不太可能。而且保险也要走到线下,互联网保险现在发展得也不好,需要场景和面对面的沟通。”
 
 
文章录入:bgs    责任编辑:bgs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江苏康生药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关村网络公司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陈路99号 邮箱:xswdj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