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走进康生 新闻动态 产品服务 人力资源 康生社区 联系方式
康生简介 企业文化 组织机构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媒体新闻
商品目录 销售网络 文件下载
最新招聘 人才建设 在线申请
品牌建设宣传栏 企业风采 健康家园

砥砺奋进
迎接党的十九大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最新公告 LATEST ANNOUNCEMENT
普通文章新华医疗推进体外诊断业务
普通文章美批准全球首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上市
普通文章王老吉”商标注入白云山即将明朗
普通文章Cancer Cell:攻克耐药黑色素瘤的新型药物
普通文章FDA批准默沙东超级HPV疫苗Gardasil 9,销售峰
普通文章FDA批准鲁索替尼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联系我们 CONTACT
电话:0515-89650688

传真:0515-86681111


业务联系人:
陈经理

邮箱:874179700@qq.com


网址:http://www.kspharm.cn

邮编:224600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

陈路99号
中国临床试验行业:从激进到蛰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74    更新时间:2015/9/6
   
    国内研发力量崛起
 
  首先是国内的新药研发迅速发展。7~8年前,国内新药研发这一块很少引起大家注意,然而最近这几年,恒瑞、贝达、豪森、和记黄埔、科伦、海正、先声、天士力、信达,还有最近风头正劲的百济神州和深圳微芯,可谓风生水起。
 
  中国医药事业的崛起不可能依靠外企。中国要发展,必定要依靠国内企业自己的力量,这是行业普遍认同的观点。
 
  非药品临床试验兴起
 
  其次是非药品的临床试验开展,包括医疗器械、营养品、化妆品等。与药品现在已经被一些大公司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不同,医疗器械目前还处于自由竞争的格局。在这一块,产品跨度大,市场还远远未到集中和有序的阶段,这也意味着机会还有很多。随着医疗器械的法规逐步完善,器械的临床试验预计在今后几年内将得到较大发展。
 
  CRO撑过低谷可见风景
 
  目前,CRO已经成为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这可以理解为挑战,也可以视为机遇。
 
  泰格和博济的成功上市,赛德盛新三板的挂牌,让大家看到了CRO成功的曙光。今年4月30日,药明康德从美国股市退市,业界对此最大的猜测是其回归A股市场,以寻求更高的资本市值,这也可视为对国内经济乐观的信号。接下来,还有若干家CRO和制药、器械小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上市。
 
  传统CRO模式的最大问题是,药厂和CRO缺乏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两者的根本利益不一致,导致在合作中总是磕磕碰碰,哪怕采用strategic partner(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也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受到推崇的一种新模式是,CRO直接投资参与药品的研发,提供优惠的CRO服务,甚至利用自身平台效应协助销售,然后分享药品上市后的收益。这种模式无疑风险很高,只有少数大规模的CRO公司玩得起;但是,它确实解决了CRO与药厂利益不一致的问题,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CRO公司已经在尝试这样的模式,成效如何,拭目以待。
 
  目前的行业整体状况对于CRO而言,危机和机遇并存。虽然试验外包是大趋势,但依然有不少公司自己在做临床试验。在经济情况不错时,这样做没有问题,甚至有一些药厂觉得CRO做的质量不满意,把外包的项目收回来自己做。可是,一旦研发经费削减,那么项目外包有利于控制费用,并且把裁员的风险转嫁到了CRO。这虽然对CRO是个风险,但如果真的整个行业进入紧缩状态,能撑得过低谷的CRO反而会得到发展。
 
  政策规范利好长远发展
 
  从中国法规监管层面来看,近期的“722”和“731”号公告,显示监管力度在不断增大。
 
   “722”公告刚出之时,整个行业哀嚎一片。事实上,如果整个项目遵守ICH-GCP和中国的GCP来进行,CFDA这次的自查要求并没有任何影响。受影响最大的,是一些临床试验操作不规范、试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中小药厂。很多人在观望,看这次CFDA是否真的下决心来检查和整顿临床试验的质量?是否雷声大、雨点小?
 
  作为监管部门,CFDA要保证食品和药品的质量安全,还兼有扶持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目标,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731”公告的出台,一方面表明了CFDA清退不合格临床数据和资料的决心,弄虚作假将追究到个人,负责人将退出临床试验行业;另一方面对于加速审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优化临床试验申请、复审申请等,也提出了新的办法。对于“731”公告,有叫好、有质疑、有猜测。但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这些措施无疑是利大于弊的。只有彻底清除造假现象,临床试验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发展前进。
 
  结语>>>
 
  综上,临床试验在中国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开始放缓步伐,有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发展过快暴露自身问题的因素。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显著提升,以及非药品临床试验的兴起,给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CRO已成为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临床试验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增大,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国内研发力量崛起
 
  首先是国内的新药研发迅速发展。7~8年前,国内新药研发这一块很少引起大家注意,然而最近这几年,恒瑞、贝达、豪森、和记黄埔、科伦、海正、先声、天士力、信达,还有最近风头正劲的百济神州和深圳微芯,可谓风生水起。
 
  中国医药事业的崛起不可能依靠外企。中国要发展,必定要依靠国内企业自己的力量,这是行业普遍认同的观点。
 
  非药品临床试验兴起
 
  其次是非药品的临床试验开展,包括医疗器械、营养品、化妆品等。与药品现在已经被一些大公司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不同,医疗器械目前还处于自由竞争的格局。在这一块,产品跨度大,市场还远远未到集中和有序的阶段,这也意味着机会还有很多。随着医疗器械的法规逐步完善,器械的临床试验预计在今后几年内将得到较大发展。
 
  CRO撑过低谷可见风景
 
  目前,CRO已经成为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这可以理解为挑战,也可以视为机遇。
 
  泰格和博济的成功上市,赛德盛新三板的挂牌,让大家看到了CRO成功的曙光。今年4月30日,药明康德从美国股市退市,业界对此最大的猜测是其回归A股市场,以寻求更高的资本市值,这也可视为对国内经济乐观的信号。接下来,还有若干家CRO和制药、器械小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上市。
 
  传统CRO模式的最大问题是,药厂和CRO缺乏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两者的根本利益不一致,导致在合作中总是磕磕碰碰,哪怕采用strategic partner(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也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受到推崇的一种新模式是,CRO直接投资参与药品的研发,提供优惠的CRO服务,甚至利用自身平台效应协助销售,然后分享药品上市后的收益。这种模式无疑风险很高,只有少数大规模的CRO公司玩得起;但是,它确实解决了CRO与药厂利益不一致的问题,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CRO公司已经在尝试这样的模式,成效如何,拭目以待。
 
  目前的行业整体状况对于CRO而言,危机和机遇并存。虽然试验外包是大趋势,但依然有不少公司自己在做临床试验。在经济情况不错时,这样做没有问题,甚至有一些药厂觉得CRO做的质量不满意,把外包的项目收回来自己做。可是,一旦研发经费削减,那么项目外包有利于控制费用,并且把裁员的风险转嫁到了CRO。这虽然对CRO是个风险,但如果真的整个行业进入紧缩状态,能撑得过低谷的CRO反而会得到发展。
 
  政策规范利好长远发展
 
  从中国法规监管层面来看,近期的“722”和“731”号公告,显示监管力度在不断增大。
 
   “722”公告刚出之时,整个行业哀嚎一片。事实上,如果整个项目遵守ICH-GCP和中国的GCP来进行,CFDA这次的自查要求并没有任何影响。受影响最大的,是一些临床试验操作不规范、试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中小药厂。很多人在观望,看这次CFDA是否真的下决心来检查和整顿临床试验的质量?是否雷声大、雨点小?
 
  作为监管部门,CFDA要保证食品和药品的质量安全,还兼有扶持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目标,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731”公告的出台,一方面表明了CFDA清退不合格临床数据和资料的决心,弄虚作假将追究到个人,负责人将退出临床试验行业;另一方面对于加速审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优化临床试验申请、复审申请等,也提出了新的办法。对于“731”公告,有叫好、有质疑、有猜测。但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这些措施无疑是利大于弊的。只有彻底清除造假现象,临床试验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发展前进。
 
  结语>>>
 
  综上,临床试验在中国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开始放缓步伐,有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发展过快暴露自身问题的因素。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显著提升,以及非药品临床试验的兴起,给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CRO已成为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临床试验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增大,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文章录入:bgs    责任编辑:bgs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江苏康生药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关村网络公司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陈路99号 邮箱:xswdj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