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走进康生 新闻动态 产品服务 人力资源 康生社区 联系方式
康生简介 企业文化 组织机构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媒体新闻
商品目录 销售网络 文件下载
最新招聘 人才建设 在线申请
品牌建设宣传栏 企业风采 健康家园

砥砺奋进
迎接党的十九大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最新公告 LATEST ANNOUNCEMENT
普通文章新华医疗推进体外诊断业务
普通文章美批准全球首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上市
普通文章王老吉”商标注入白云山即将明朗
普通文章Cancer Cell:攻克耐药黑色素瘤的新型药物
普通文章FDA批准默沙东超级HPV疫苗Gardasil 9,销售峰
普通文章FDA批准鲁索替尼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联系我们 CONTACT
电话:0515-89650688

传真:0515-86681111


业务联系人:
陈经理

邮箱:874179700@qq.com


网址:http://www.kspharm.cn

邮编:224600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

陈路99号
广东新医改副作用:20家医院挨罚曝过度医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5    点击数:454    更新时间:2014/7/7
6月中旬广东省发改委对20家医疗机构的违法收费行为开出1079万元的罚单,由此撕开了医疗机构乱收费的冰山一角。
 
  该处罚通报曝光后,一项相关的网络调查显示,广东范围内超九成受访者怀疑自己曾遭遇乱收费。同时,记者实地调查中也发现,看病过程充斥着各种附加的检查费、材料费、治疗费等,医疗费用正被无形推高。而种类繁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也呈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医疗机构可违法收费的空间很大。
 
  普遍盛行的违法收费背后,不仅仅是监管缺失,更深层次的症结在于目前终结“以药养医”的新一轮医改过程中所呈现的副作用——“过度医疗”,“药品零加成”使得断了粮草的医疗机构不得不另谋创收和利润路径。
 
  目前,广东省卫计委要求全省医疗机构7月30日前完成收费自查整改。有关医疗专家指出,针对医疗机构的违法收费现象,罚款、自查及整改依然“治标不治本”,“过度医疗”顽症急需治理。
 
  冰山一角
 
  近日,家住广州梅花园的小李突发高烧,伴有头晕、喉咙发炎等不适,于是前往南方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却开出了抽血化验、心电图、CT检查等一连串检查单。最后,检查结果“无异常”,医生只开了八九块钱的消炎药,而检查的费用却高达400多元。
 
  据记者调查,像小李这样的看病经历,每天都会在诸多医院上演,且被附加的检查项目及费用甚至更多。除了检查费,各种材料费、治疗费也正悄悄附着在患者手里的收费单里。
 
  “医生开某些药、某些检查,都是有提成可拿的。像现在流行的羊水穿刺、无创DNA检测,费用都要几千块,提成自然也高,很多妇产科医生都爱开这种单子。抱着‘花钱买心安’的心理,很多孕妇也愿意去做。所以许多妇产科专家,经常一看某个检测数值高些,就说有唐氏儿的风险,建议做羊水穿刺或无创DNA检测。”广州天河区某三甲医院的知情人士小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诸如此类的猫腻很普遍,“医疗毕竟属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很多东西不是内行人根本看不懂,也说不清,所以收费单可操作的细节还有很多。”小谢说。
 
  而上述的说法,在广东省发改委的通报披露中也有所呈现和证实。
 
  据广东省发改委通报,被罚单位中,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涉及违法收费项目多达27项,其中包括对需要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病人在收取了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费后,分解项目再收取普通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普通心脏M型超声检查费,同时对不属于“其他心脏超声诊疗”范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与“胎儿产前诊断”项目也收取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费等。另外,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则因违规自定项目和标准向患者收取体温计、识别带、服药杯、体检表等费用被处罚。
 
  除了上述提及的自立项目收费、分解项目收费、扩大范围收费外,部分医疗机构还提高标准进行收费或重复收费,如有的医院对学龄前儿童、高校及中小学学生体检超出规定标准5倍收取体检费,对需要输液的病人通过多记注射器等一次性医用耗材数量方式重复计价收费等。此外,部分医院还对需要进行B超检查的住院病人,在未向病人提供图文报告的情况下收取了超声计算机图文报告费等。
 
  然而,广东省发改委所通报的情况或只是冰山一角。近日,有知名网站推出一项“广东多家医院乱收费,你怀疑过自己被乱收费吗?”的调查,逾3万人参与投票,超九成人怀疑自己曾遭遇乱收费。但绝大多数受访者也表示很无奈,因为从看病、开药到收费的过程基本处于“医院、医生说了算”的状态,乱收费难以举证。
看病讲究“对症下药”,而针对医疗机构乱收费现象的治理问题,同样需要对症下药。
 
  实际上,上述的乱收费现象背后,不单是监管缺失的问题,更深层次是医疗体制改革副作用的呈现,其中涉及到公立医院的改革难题,更具体表现为“过度医疗”这一顽症。
 
  何谓“过度医疗”?据百科词条解释,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而医疗机构的乱收费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过度医疗”行为所产生的多余费用被医疗机构从中牟利的表现。
 
  无论是上述通报中提及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还是记者调查中的大多数受访者口中提到的“乱收费”医院,基本都是公立医院。因此,这里实际也是公立医院过度市场化的问题,属于公立医院改革的难题之一。
 
  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一直在“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这两条路上来回权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公立医院过于看重市场属性,执行“以药养医”的补偿政策,在“创收”与“发展”的利益驱使下,逐渐丧失公益性。
 
  直至2009年,以破除“以药补医”为突破口、旨在“回归公益性”的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启动,该改革从“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入手,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全民覆盖。但公立医院改革被业界称为“难啃的硬骨头”,取消“以药补医”政策一直难以落实,而“拿什么补医”的关键问题并未解决,因此以“检查费用”补医、“过度医疗服务”等问题就出现了。
 
  谈及“过度医疗”的产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目前的医疗体系按服务收费的制度并没有通过服务定价充分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更没有体现对医生诊疗经验价值的重视。
 
  “虽然现在挂号费有所提高,但相比于中国香港和国外,差距依然非常大。反倒有一种变相的引导,迫使医院不得不通过‘创造’服务获得支付。”廖新波在其微博中透露,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补偿不足,取消药品加成“迫使”医院、医生通过输液这丁点儿收费来弥补药品“零加成”所造成的总收入下降。
 
  廖新波分析认为,从政府管理层面来说,过度医疗的根源就是政府实际投入不足,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使得公立医院在市场上奔跑;而从医生层面来说,过度医疗的产生跟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不足,以及医生为了“免责”和医生用药习惯难以纠正等因素有关,同时医生队伍中也确实存在唯利是图、贪图回扣、同行恶性竞争等不良医德的医生。同时,他认为过度医疗还跟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认知、民众的健康素养有关系。
 
  顽症需组合拳
 
  综上所述,要治理医疗机构乱收费现象,根源仍在“过度医疗”,乃至公立医院的改革及整个医疗体制的改革,绝非“开出1079万元的罚单”和“收费自查整改”这么简单。
 
  “罚款千万元,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罚款最终还不是由患者掏腰包。”上述知情人士小谢直言,处罚应该重罚,而不该只是罚款了事。针对广东省卫计委提出的“收费自查整改”,不少业内人士直接吐槽,“这种监管手段太缺乏诚意,若是自查有效,还能出现这种乱收费行为吗。”
 
  罚款或自查无疑都是“隔靴搔痒”,整治乱收费现象还需从解决“过度医疗”这一根源问题入手。
 
  针对“过度医疗”的破解之道,廖新波提出,首先政府应该更好地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他看来,政府部门必须在财政投入上给予公立医院足够的支持,尤其是在基本建设与维修、大型设备购置以及退休人员的工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公立医院没有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才能“轻装上阵”,才不用老想着从老百姓身上捞钱,也才不会出现医生开“大处方”、拿回扣、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等等一系列过度医疗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监管体系非常无力,行业组织的自律与自治体系基本空白,行业并没有建立绝对的专业自治的权威,不足以维护自身的专业话语权,而且也不足以惩罚业内的恶劣行为。”因此,廖新波认为,应该完善监管体制和医疗服务体系,尽量减少行政干预,让行业和专业自理、自制、自足、自律,从而规范医疗行为。
 
  同时,改革医生薪酬体系也很有必要。据介绍,目前正在推行的医生多点执业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可以通过改革支付方式来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使医疗下沉、医生下沉,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另有医学人士则提出更直接的建议,在其看来,最关键的是不让医患发生直接的金钱关系,即除了挂号费等基本费用外,医院和患者之间应该通过第三方——保险公司来完成交易。因此,该人士认为应该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
文章录入:bgs    责任编辑:bgs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江苏康生药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关村网络公司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响陈路99号 邮箱:xswdj999@163.com